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十篇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篇1

【关键词】伊犁维吾尔族 门窗装饰 多元文化

伊犁地区的人文环境

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具有一定的同化特征。同化,顾名思义就是指同类化或者一律化。列宁曾指出:

“同化的问题,即丧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人类作为审美的主体,在艺术研究的方面来说,不仅要研究艺术的生存环境,而对于艺术创作的主体――人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

(1)维吾尔族民居的历史故土象征符号

维吾尔族的先世是高车部落中的一支,称为袁纥氏。后来,袁纥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又融合漠北草原的古代民族,在漠北鄂尔浑河流域建立汗国,于788年上书唐廷,改名为“回鹘”。当时唐廷的三位公主下嫁汗国可汗,带去了大批汉族工匠和随从,加强了汗国与中原的联系。

唐开成年间(836―840),由于天灾人祸,回鹘汗国分三支进入今甘肃、新疆境内,融合部分当地民族,建立了三个汗国:以河西走廊(今甘肃张掖)为中心的“河西回鹘”;以西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的“高昌回鹘”;以中亚及喀什为中心的“黑汗王朝”。

蒙元时期,回鹘被称作畏兀儿,与中央政权的关系非常密切。畏兀儿文化对蒙元政权起到重要影响,蒙古曾采用高昌回鹘的典章制度,网罗畏兀儿才艺之士为蒙元服务。明代虽有许多部落,但与中央的联系始终没有间断。

在十七世纪中叶时期,准噶尔汗国统治曾强迫南疆的维吾尔族至伊犁河谷耕种。清朝在统一新疆以后,为了更好地经营伊犁地区,基本传承了准噶尔时期的移民方式即“回屯”,并分别在不同时间由新疆其他地区迁移维吾尔族人来伊犁河谷地区进行耕种,这些维吾尔人民成为清朝伊犁地区多民族移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当时就被称作“塔兰奇”,大意为“种地的人”。

这些迁移到伊犁的维吾尔族大部分是年轻力壮者或者携家眷而来的,并目这项工作始终都是在清朝政府严格地调控下最终完成的。迁移至伊犁的维吾尔族居民在优越的地理条件下,生产资料也是由官方提供的,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清攻府灵活多变的管理政策下,相比南疆地区的赋税劳役,使得在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民众生活的更加安定可靠,这也是清廷的回屯政策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对于清廷时期的伊犁维吾尔族来说,这种具有军事化强迫式的迁徙和分布,一方面为群体内添加了新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也使得维吾尔族群体内具有同质文化的个体相互凝结并重塑,为了新的文化群体而出现在伊犁社会中。而且在对此群体内部进行组织协调时能够适应其传统制度,因此促使伊犁维吾尔族社会形成了相对的自治但又不完全封闭的社会制度,造就了伊犁维吾尔族与伊犁其他群体之间的差异。至今在新疆伊宁市富有民族特色的维吾尔族群体内还有这种有趣的划分,而“塔兰奇”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有一些维吾尔族人自称是“塔兰奇”,以此来彰显自己为地道的、纯正的伊犁人,并引以为豪。

在现在的伊犁地区,维吾尔族民众是伊犁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占整个伊犁地区人口比重的89.3%,这也说明,维吾尔族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奠定了整个伊犁地区的文化基调。

(2)维吾尔族浓郁的宗教意识

宗教是影响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任何国家的宗教都具有一种神圣感,当人们进入宗教场所时,宗教建筑总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震撼以及灵魂上的抚慰,而宗教的繁荣发展必然会影响建筑门窗的装饰特征。

伊斯兰教是在公元10世纪初的时候,通过路上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而传入到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的发展过程与其信仰地区的各种民族文化融合是紧密联系的。伊斯兰教的教徒穆斯林们在传播地区传教时,基本主要是向受教人士灌输伊斯兰教义、阿拉伯语以及阿拉伯文的《古兰经》,虽没有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但是却也吸收了受教区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在两种文化相互交往和文化交流中,不仅使生活习俗得到交融,而且这种民族融合也促使穆斯林产生了新的思想。一方面,在当地民族的影响下,、习俗及礼教方面都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当地居住的人民也会有意识的把本民族原先的信仰和风俗习惯融入伊斯兰教中。

今天流传在中亚和北非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伊斯兰教并不完全相同,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点,这也说明伊斯兰教具有多民族特征和各地区多元文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秦惠彬.伊斯兰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篇2

维吾尔族大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成绩不理想。造成他们文化基础薄弱的,成绩不理想原因是多重的。首先,由于他们多数来自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汉族学生本身要差,这就造就了他们基础教育底子比较薄弱。其次,能考入到内地高校的维吾尔族学生大多都是当地比较优秀的学生,初来内地由于语言、逻辑思维、生活习惯不同等困难,都会使得他们的学习受到比较大的干扰,他们突然由比较优秀的学生变为普通学生,甚至是后进生这使得他们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如果自身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其成绩不断下滑。第三,由于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大部分维吾尔族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上学的高昂费用给维吾尔族大学生带来了比较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由于自身较为贫困,他们只能通过勤工助学、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这样也耽误其本就不多的学习时间,造成了成绩的不理想。

二、结合维吾尔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其实施教育与管理

育人是大学的主要责任,社会主义高校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维吾尔族大学生是未来建设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主要力量,培养好维吾尔族大学生是各所高校必须完成的任务。如何培养好维吾尔族大学生?必须要结合维吾尔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其实施教育与管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维吾尔族传统道德教育结合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价值观、民俗和规章制度。维吾尔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在很早的时候就比较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维吾尔道德教育在其本民族的著作中都有较多的体现。例如,安尼瓦尔•赛麦提在《维吾尔族的传统道德》一书中写道:“重视并培养个人的道德素质,是维吾尔族道德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乌古斯传》、《金光明经》等维吾尔族的名著中多次出现维吾尔族重视道德教育的话语。内地高校管理者可以利用维吾尔族重视传统道德教育这一特点,将爱国、爱党、爱民族与维吾尔族传统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帮助维吾尔族同学了解其民族历史,告诉其民族的文明史中华民族文明的一部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途径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传播相关的民族知识,帮助维吾尔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给维吾尔族同学更多关爱维吾尔族大学生天性活泼且能歌善舞,学校可以抓住其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校园。如,举办特色的维吾尔民族美食节,举办各种文艺晚会,充分发挥其能歌善舞的特点,引导维吾尔族大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级社团组织,在各项活动中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充分增强对自己的认识,增加汉族同学对他们的了解,增强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扩大他们的交友圈;同时,要给予维吾尔族大学生更多的关爱,多关注他们的饮食是否可口是否符合其民族习惯。要定期的组织多种形式的座谈,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况,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被关注的和被爱护的。

(三)加强维吾尔族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培养学生管理干部是高校中的重要力量,是高校育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工作的骨干。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管理需要一支专业的维吾尔族学生管理干部队伍或者是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这样一支队伍。“近两年,国家从民族地区选拔了一大批懂政策、有爱心、觉悟高的教师到各高校参加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些老师除了配合辅导员开展培养工作之外,还会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信仰、风俗#语言等方面出现的不适应,全面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业余活动。”虽然国家在维吾尔族学生干部管理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还不能满足当前各个高校日益缺失维吾尔族大学生管理干部的局面。所以未来,各高校可以将本校老师送至新疆地区的高校进修学习维吾尔族学生教育及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维吾尔族大学生或自身培养优秀的毕业生留校等多种方式,进而打造一支优秀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管理干部队伍。

(四)开展民族课程激发维吾尔族同学学习热情促进融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地理条件,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枝繁叶茂”。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内地高校科研通过开展维吾尔族民族相关课程去激发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加快了其他民族对其的了解,更加容易促进各民族同学融合,也加深了维吾尔族同学对本民族的进一步认识。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篇3

关键词:维吾尔族;茶;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维吾尔人民乐老勇敢,热情奔放,性格豪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不仅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精神财富。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塔里木盆地周围和天山以北的一些地区。是维吾尔族是中国仅次于壮族,回族,满足,人口总数居第五位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

维吾尔族茶文化,绚丽灿烂,博大精深。随着茶叶进入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维吾尔族茶文化也逐渐萌芽,发展,成为维吾尔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并通过维吾尔族与饮茶相关的各个社会生活层面,表现出她多姿多彩的形态。维吾尔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喜欢喝茶,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茶。维吾尔族喜欢喝伏茶、红茶、奶茶、奶油茶等。在维吾尔族家庭里家家户户都有茶壶和茶碗等茶具。维吾尔族茶文化发展至至现代,茶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茶养性,以茶制药,以茶文情,以茶歌舞,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祭祀。

以茶养性,以茶制药:17世纪英国的诗人内厄姆?塔特就已经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茶含有咖啡碱。可兴奋中枢神经,促进新陈代谢;茶含有单宁,能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防止血管破裂,对伤、霍乱、痢疾等细菌性传染病有抑制作用;茶含有芳香类化合物,可以分解肉类脂肪,帮助消化。传统的维吾尔医学擅长饮食疗法,饮用药茶防病健身,历史悠久,以成民间习俗。尤其在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各地,不仅在家庭,就连餐厅,宾馆和街头的风味小吃店,署夏寒冬都有热气腾腾的药茶免费供应。维吾尔药茶由新疆地产的高良姜,丁香,枙子,芹菜籽等药菜混合粉碎制成。维吾尔医认为药茶能够解除疲劳,保肝健胃,驱风祛寒,提神壮身和利尿的功能。维吾尔族人在长期的饮茶生活习俗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如喝清茶有助于治疗腹泻、缓解头疼;喝茶冬季可增加热量驱寒,夏季则消暑解渴;喝茶能消除油腻,放松身心,缓解疲劳。

以茶文情:茶存在于维吾尔族生活中的细节中,也就被富与创作力的人们信手掂来,以茶喻事。在维吾尔族民间歌谣中,更有大量涉及茶的歌,述说与茶有关的种种故事,优美动听的各类民歌将饮茶待客习俗唱得清楚明了。茶叶在维吾尔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形影不离,自然会朴实,生动并不失情趣地放映到文艺作品中去。维吾尔族的茶文化就这样寄身于谚语,歌谣,民间故事中,口口相传,散发出它特有的光彩。

以茶歌舞:维吾尔族舞蹈艺术含蓄、优美、女性姿态柔软、舒展、男子则奔放、矫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顶碗舞》是一个集民族性,民间性,技巧性和欣赏性为一体的女子集体舞。它表现了在节日里年轻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头顶茶碗,载歌载舞,喜迎宾客,欢庆节日的庆典场景,抒发了维吾尔族人民热爱生活,热情好客的真挚情感。舞蹈开始,每人头顶六只茶碗的姑娘迈着舒缓而端正的舞步,用手上的顶针和小碟敲击着节奏,续而,姑娘逐渐加快了步伐,不停地插变换着队形。在维吾尔族悠久文化传统之中,有一种艺术形式深深地渗入人民的生活里,这就是风格独特的麦西莱甫。它是由歌舞、各种民间娱乐和风俗习惯相结合的一种娱乐形式。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又具有传播艺术和道德风尚的社会作用。麦西莱甫除了歌舞以外,还包括了民间的各种游戏娱乐形式。比较著名的有献茶和唱民歌。献茶和唱歌、联句的娱乐,就是用一对盛水的小碗在全场中众手相传,每个递碗,接碗的人都要唱一首民歌或联句。如果传递动作失措或将水洒倒,都被”罚”唱歌儿或说一则笑话。这种娱乐形式,要求麦西莱甫的参加者,在众目睽睽之下比赛娴熟的技巧和对答如流的才华。,客观上也起了繁荣维吾尔族茶文化的作用。

以茶会友:维吾尔族是一个十分热情而好客的民族,每当友人来到家里作客时,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维吾尔族招待客人的第一个程序是首先请客人喝茶。在喝茶时,要端出馕,方块糖,冰糖,葡萄干,杏干,果酱及自己制作的各种小点心和饼干。在招待喝茶时,从来不用过夜茶和剩茶,而是重新烧茶。一般由女主人将茶碗放在托盘里端上,并双手敬上,客人也要双手接过,单手接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客人也补应该抢过主人的茶壶自己倒茶。客人中年纪最大的坐首席,递茶时也要先递给他。按照维吾尔族的礼俗,倒茶时并不倒满,只多剩多半碗,是为了倒得次数多,让客人多喝。茶水不能溢出,茶具要清洁,不能有裂纹和缺口。维吾尔族的待客茶碗讲究造型优美、质地精良,且注重样式、花色统一,一般以简单’暖色调的花形常见。茶壶也由过去颜色和品种较单一的瓷壶向种类多样、外观设计更加美观的方向发展。如果客人不想喝了,可用手捂一下碗口,主人就不倒了,否则,主人会不断地加茶。条件好的人家还用大碗奶茶招待客人,并喜欢把馕掰成小块放在茶碗里,让客人吃好喝好。喝过茶之后,维吾尔人还要做饭食来招待客人。客人吃过饭后,最后一道程序还是要烧茶。维吾尔族的这种待客方式表达了他们热情而好客的性格。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篇4

【关键词】维吾尔医;特点;价值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003-05

The Origin,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Uighur Medicine

Maituoheti・Julaiti1,2Abudoula・Aisha2Abibai・Abudoukadier3

1.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20062, China;2.Hotan teachers college,Hotan 848000, China;3.Department of surgery ICU, peoples Hospital of Hotan area, Hotan 848000, China

Abstract:Silk road was one of the main channel in ancient Sino-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Uighur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s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Xinjiang, it h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For a long time, with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unique form spread in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value. The author discussed Uygur medicine’s cultural patterns, features, valu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Hope to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Keywords:Uighur Medicine; Features; Value

新疆古代称西域,居住有汉族、回纥(回鹘)、乌孙、羌、鲜卑、突厥等民族、古民族。自西汉时汉武帝派遣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新疆较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同时成为东西方文化和医学交流的汇聚点。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各地区各民族习俗都涌现于这个关隘地带,为维吾尔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在此过程中维吾尔医汲取了汉族医学、阿拉伯、波斯、古印度医学和藏医的内容,将它们融为一体,为维吾尔医的独特发展奠定了基础。

1维吾尔医的起源

11历史沿革维吾尔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中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维吾尔医学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维吾尔医学的起源溯源于西域上古新石器时期。那时,原始的游牧部落常以寻水草和猎获物往返迁徙,常因食草木果实和生肉而伤害肠胃,也因穴居野外,抵不住风雨寒暑的自然侵害而感染疾病。《淮南子・卷十九》中:“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蛇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2]。”

古代维吾尔祖先,公元前5世纪前就从事牧业、农业于北至贝加尔湖,东至巴尔喀什湖、额尔齐斯河和天山南北及塔里木河流域,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早已懂得利用一些自然因素来处理简单的疾病。如:用粘土、蒜汁和草香涂于肢体来预防害虫;用温泉浴、披兽皮和灼热的细沙埋肢体来解除关节疼痛;用放血减轻沙漠干热性头痛,割破耳后静脉医治骑马性关节疼痛。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时期,除了朴素的草药、物理疗法外,巫术治疗也曾经占有重要位置。当时,古代维吾尔医信奉萨满教,男巫师叫萨满,女巫师叫乌答,他们既占卜、除鬼,也用祷告、药师治病。公元前5世纪左右,西域维吾尔人古代祖先就有了较为先进的医药活动。如:用水浸柳叶裹身、热敷炒麸皮、沐浴草药水、按摩、烤灼、接骨及尸体防腐的方法等。从墓葬出土的骨骸中可知,早期生活在天山南北的维吾尔人已有较高水平的外科技术和接骨方法,从一些头颅骨的钻孔表明其技术是相当先进的[2]。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发展维吾尔医取得了更好的发展。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勇[3]1。也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汉唐盛世之际,在西域(中亚、新疆一带)、敦煌等地。不仅有中外宗教、政治、文化思想、物质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而且也存在着多民族医药学的相互影响。可以说,古代西域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外医学交换的地区[3]28。

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班超继张骞之后,治理西域,保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他们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进行了医药交流。他们将中原先进的医药卫生知识介绍到西域,与此同时又把西域的医药卫生知识带回到中原[4]。

维吾尔医药学是维吾尔族先祖长期同疾病不断做斗争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并吸收了中医及古希腊―阿拉伯医学精华,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具有特色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几千年来,维吾尔医药不仅护佑着生活在这片疆土上的芸芸众生健康繁衍,也为东西方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中西合璧维吾尔医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医学的影响并同时也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对新疆地区来说接触西医的时间比较晚。据笔者了解,目前从事西医的医务人员不太相信维吾尔医的治疗效果,同时从事维吾尔医的医务人员也认为自己从事的医学比西医可靠。所以形成了互不相信的一种现象。中医和维吾尔医使用药物的来源和性质都属于草药,它们之间没有排斥的现象。笔者相信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西医、中医或者维吾尔医将会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他者的长处,为了新疆各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健康一起努力。笔者相信在新疆的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会更好。

13发展传承维吾尔族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彼此交流,互相融合,创造和发展了自己民族的传统医学,形成了目前以四大物质为理论体系,具有民族特色和丰富经验的民族医学。

维吾尔民族传统医学不仅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而且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维吾尔医具有悠久的历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荟萃之地,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交融之路,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都不是纯粹的移动过程,更不是简单的到达,而是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西汉时期,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开拓了一条贯通亚欧商贸、融汇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民族医药迎来了很好的发展环境,维吾尔医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的维吾尔医药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维吾尔医疗机构在天山南北雨后春笋般出现。过去许多闲散在民间的游医,经过挑选穿上白大褂走进了各个民族医院。20世纪70年代,各地不断成立维吾尔医学学校,极具权威的新疆维吾尔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随之成立,新疆医科大学也开设了维吾尔医学专业。维吾尔医药教育实现由单纯的师承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发展的历史转变[5]。

2维吾尔医药的特点

21维吾尔医定义维吾尔医是指以维吾尔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与日常生活当中所创造的具有独特医疗理论与实践的民族医学。维吾尔医主要注重人的自然气质,运用自然药物材料和自然物质进行治疗和预防[6]。维吾尔医与巫医等传统民间治疗根本不同,其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在理论上以四大物质学说为基础,“艾尔康”[6]1-3包括火、气、水、土,世界上万物的生、长、盛、衰均受四大物质的影响[1]17。

维吾尔医还有“四津学说”,《赫列特hilit》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其大意是混合液体,即津液。津液由四大物质结合而产生,是人体所食用各种营养物质的结果,从人生的开始(胚胎时期有母亲的血供养)至生命的窒息为止。人体健康成长,需要的四种体液是血液质、粘液质、胆汁质、黑胆质,在维吾尔医中称为四津,即血津、痰津、胆津和黑胆津[1]22。维吾尔医根据这些理论基础,识别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并采取预防治病措施的理论,称之为四津学说。

22国内外其他民族医药和维吾尔医药的相互影响“丝绸之路”是世界“文化之源”,是东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的桥梁,同时是医药文化交流的枢纽。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和中原地区各个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强,建立了丝绸贸易渠道,汉族的医学知识传入了西域,而西域丰富的医药文化也继续传入到内地。内地和西域交流医药技术的史实,不绝于书,从1972年武威汉墓出土的78枚医药简册,和“斯坦因在中国中亚细亚(指西域)一系列巧妙的发掘中获得了一些木片的手稿…由75片木片组成的一整卷手稿。不难看出,其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医药事业的发展[1]4。随着丝绸之路上地不断交流发展,尤其是喀拉汗王朝时期伊斯兰教逐步传入本地区,阿拉伯医学也进入了西域,丰富了维吾尔医药文化的内涵,继续受到波斯和印度、藏医的影响,同时维吾尔医也影响了周围的中医、藏医和蒙医。

23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显著维吾尔医药文化是一种传统知识体系,它植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与本地特有的宗教、哲学、民俗等学科门类息息相关,其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医德伦理都蕴含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医学科学,它既不同于古希腊医学,也不同于古阿拉伯和印度医学,它是我国古代西域古维吾尔人民和各族人民几千年来长期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1]1。同时,维吾尔医药与该民族居住地区的气候、地理动植物区系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因此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资源特色。

3维吾尔医药的价值

31传统文化价值民族医药的物态形式、医药习俗等都是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c自然资源同等重要的财富。同时,新疆维吾尔民族在长期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本民族的医疗技术,成为本民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医药文化遗产,并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使民族传统文化体系更加完整充实。和田(古代称于阗)是维吾尔医的发源地,就全新疆而言,维吾尔医的文化价值全面体现在和田人的日常生活中,和田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维吾尔医,它是和田地区露天的维吾尔医博物馆。维吾尔医药学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之中,光辉灿烂。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引下,维吾尔医药学必将为保障和增进各族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32实用价值维吾尔传统医药,以其确切的疗效以及丰富多彩的诊疗技法和数以万计的验方、秘方一直深受人们的信赖。在我国古代的史书和医药典籍之中,记载着种类繁多的维吾尔药物。维吾尔药物也以优良的质地和独特的疗效闻名于世。同时也为现代医学寻找新的药源,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维吾尔医的治疗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整个南疆地区对维吾尔医的认同较好,他们信赖维吾尔医的治疗效果。从维吾尔医药中寻找新药,正是20世纪人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新观念的具体体现之一,而维吾尔医药的有形资源(维吾尔药物资源)和无形资源(维吾尔医药经验),为人类追求更自然、更健康、更和谐地医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3经济价值维吾尔医药作为一种资源,具备了可供市场开发的经济要素,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一种跨区域的开放性框架,以周边地区为起点和重点,但不限于此,作为一项大战略,可以更大的延伸和拓展空间,从亚洲到欧洲再到非洲,也可以延伸到更广泛的区域[7]。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核心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发展维吾尔医必须抓住这个机遇。目前,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和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医学院及一些维吾尔医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对维吾尔医药的研究和整理已取得较大进展,维吾尔医药理论体系已得到国内外学术专家的认可。根据维吾尔医药理论及验方开发的产品很多,例如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院等维吾尔医院和维吾尔医药厂开发了爱维心口服液、祖卡木颗粒等几十种维吾尔成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研制出更多地维吾尔药以提高经济效益。

4维吾尔医药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维吾尔医的发源地是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各个绿洲,尤其是古代于阗绿洲(现在和田地区),因历史和地理环境原因各个绿洲的维吾尔族祖先过着比较封闭的生活方式,所以维吾尔医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民间的自发状态,以民间医学的形式存在于各个绿洲之间,传承方式也一样。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维吾尔医药受到空前的重视[8]。尤其是在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维吾尔医药的理论研究、临床及实验研究、药物开发、标准建立、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同时初步形成了医疗、教育、科研、药物生产协调配套的发展格局,维吾尔医药事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新疆民族文化体系一部分的维吾尔医药文化,在进行保护时候要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41大力搜集和挖掘经大量临床验证的维吾尔医验方、秘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疗效研究,用科学方法阐明其作用机理,赋予现代科学说明,取得世人认可。让其产品达到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规范标准,以确切的疗效和质量保证来打开市场,进而创立拳头产品,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42开发新疆特色维吾尔医药保健品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问题,提高生存质量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因此对安全可靠的保健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随着维吾尔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在疆内的很多维吾尔医药公司抓住这个机遇,在新疆本地特色植物药红玫瑰、沙漠人参-大芸/肉苁蓉、薰衣草等材料基A上研究出了各种保健品,其中有些项目引起了国外研究机构的关注并在我区内收购原材料,在国外生产,然后出口其他国家。这些保健品来源于大自然的野生植物,污染少,较化学制剂保健品、生物制剂保健品副作用小,容易制作加工,原材料成本低。

在研制新的保健食品方面,一定要有效利用维吾尔医的各种优势,将传统与发展紧密结合,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才能开发出更多优良品种。这不仅是创造效益的路子,更是发扬本民族文化遗产,让世人了解的好方法[9]。这些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对维吾尔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带来了实际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43建立特色的维吾尔医药古籍数据库各民族医药在发展历史进程中,均通过文献、典籍、碑刻、口耳相传等形式进行传播、传承和发展。但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传承,有遗失、破损、有传承人断代致家传秘籍不能传承的危境等等。为此,需开展各民族医药古籍的保护性整理研究工作。近年,中国政府对古籍文献的保护整理工作极为重视。200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古籍保护工作进入到科学、全面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由文化部牵头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10]。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支持、搜集、收集、整理、出版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方针指引下,广大维吾尔医务工作者行程几万公里,走访数百名民间医生,搜集民间上百种维吾尔医学古籍资料,经数年钻研,整理出了大量维吾尔医药学典籍、抄本、石刻本,有力地促进了维吾尔医药学的发展,并为深入、细致、科学地研究维吾尔医药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永久性地科学保存古籍文献内容也已成为可能,这也是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的重点。开展维吾尔医古籍的数据库工作,即使用多种高科技手段、科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过整理后实现数字化、电子化的古籍形态,从而对维吾尔医古籍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研究建设。这对维吾尔医的发展和保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4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教育这是发展维吾尔医学专业、建立维吾尔医人才的重要基础。新疆维吾尔医专科学校成立之前维吾尔医的专门人才主要靠师带徒。因此,在层次、水平和质量方面都受到严重的制约。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及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新疆地州、市、县有40余所维吾尔医院、研究所。新疆维吾尔医专科学校、自治区维吾尔医研究所等相继成立,对维吾尔医药的医疗、教学、科研、开发的人才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新疆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中,将维药列为重点开发项目,因此,培养和储备维吾尔医药人才是十分必要的[11]38。

当前在我区大部分的维吾尔医药人员,因知识面窄、学历层次低、语言单一等情况,无论是在医疗,还是在对外交流方面,都无法更好地承担为各族人民服务的重任。由于维吾尔医学专业的教育发展滞后于藏医、蒙医,所以导致维吾尔医药产业发展缓慢、滞后,并且严重困扰着维吾尔医药在发掘、整理、总结、研究、开发的步伐。只有开展维吾尔医学专业的高等教育,注重提高维医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作好人才的培养工程,才能更好的为发展维吾尔医药事业作贡献;才有可能将维吾尔医药产业打造成为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11]55。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维吾尔医专业人才,就要建成全国一流的、面向世界的维吾尔医高等教育。

45加大对外宣传,提高维吾尔医药文化的知名度维吾尔医药文化是祖国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吾尔族祖先在悠久的历史中与疾病不断作斗争而创造的较完整的医学体系和医药文化体系。继承和发展维吾尔医药文化对弘扬维吾尔族人民的优秀民族文化,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造福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几年来维吾尔医药学的医疗、教育、科研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显示出灿烂的发展前景。宣传的重点包括:提高部分青年维吾尔医药人员对维吾尔医学的认识,增强他们对维吾尔医药发展前景的信心[12]。同时大力宣传维吾尔医药文化与维吾尔医药产品。努力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将维吾尔医药文化和维吾尔医药产品相结合进行特色旅游开发,主要途径有:①将维吾尔医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以新疆的地域特色为基础积极对外开放沙漠治疗(埋沙疗法)和沙漠旅游相结合的特色旅游项目;②和田是维吾尔医药的发源地,维吾尔医药文化非常丰富和浓厚,利用这种环境优势,结合维吾尔医药学的传统配方及养生方法,开展多种主题的健康旅游;③做好维吾尔医药类旅游商品的开发与流通。可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邀请国内外有名望的专家到新疆参观访问。

5结语

维医药学以其独具特色的辨证理论学说体系及丰富的诊疗经验以及其独特的地域、独特的文化、独特的理论、独特的配方、独特的疗效,昭示着悠久而古老的历史。不仅曾造福古人,也为居住在西部地区的各族人民的繁衍昌盛作出过重大贡献,且惠及今人,迄今还是新疆防病治病、保护健康的一支重要力量。

维吾尔医药学是世界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自然科学之一,维吾尔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华民族医药事业是直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事业之一,维吾尔医药是我国开展国际交流和可占有健康产业市场主要份额的重要力量之一。

参考文I

[1]朱琪.维吾尔医药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2,17,22,4,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4.

[3]王孝先.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1,28.

[4]陈明.殊方异药:出土文书与西域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1-02.

[5]王平.维吾尔医药学概述[J].中国穆斯林,2010,4:12-15.

[6]阿吉・阿布里米提・玉素甫.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维文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8-9.

[7]国务院研究中心.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双文版)[M].北京:民族音像出版社,2015:25-26.

[8]黄秀兰,周秋兰.维吾尔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3):223-228.

[9]阿不力孜・艾拜都拉.关于开发维吾尔医药膳食保健品的思路[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8:68-69.[ZK)]

[10]李雪,冯岭.民族医药古籍保护性研究意义及现状[J].世界中医药,2015,10(4):606-612.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篇5

关键词:哈密传统文化艺术;维吾尔族女性;影响

哈密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哈密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少、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哈密地区地处敦煌与吐鲁番之间,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哈密成为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交汇的地方。作为新疆“东大门”,具有发展民族旅游的优势条件。这里是新疆唯一横跨天山的地方,处于汉族聚居地与西域少数民族区域的交汇地带,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因而,哈密的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艺术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而处在中原与西域文化艺术交汇地带的哈密维吾尔族女性也展现了她与其他地区维吾尔族女性的不同之处:在伊吾木卡姆传承中鼓手全部是女性,其歌手也占多数。哈密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源自于哈密独特的生态环境,更多地受当地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

一、自然文化环境对哈密维吾尔族女性的影响

哈密,古称昆莫,汉代属伊吾卢,唐为伊州,宋入于回纥,元为蒙古贵族威武王(后改封肃王)世袭封地。所谓哈密卫政权机构,始设于永乐四年(1406),明朝在此封王置卫,目的在于迎护朝使,统领诸番,屏蔽西陲。历史上的哈密厅,是中国清代甘肃省所辖的一个厅,后改属新疆省,其地大致相当于今新疆哈密市、伊吾县一带。[1]哈密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因而成为不同民族聚居活动的栖息地,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明。在哈密地区最早活动的古代部落和民族,主要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西戎、塞人。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先后有多种民族在这块绿洲上生活过。据我国人类学学者研究,距今三四千年前,生活在哈密的以东方蒙古人种为主体。根据科学检验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3285年左右,哈密曾是东西方两大人种的汇集地,但以东方人种为主体。[2]哈密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是母系氏族公社。这类公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母系氏族公社有着明显的联系。随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妇女和男子在生产地位上发生了变化,使母系氏族社会逐渐为父系氏族社会所代替。哈密是中西交通要道,也是古代民族东来西往的必经之地。由于自然、社会或战争的原因,一些种族、民族迁来后又迁出,而部分留下来与后来迁来的种族、民族融合同化,成为新的民族,形成哈密古代史上复杂的民族成分和居民关系。目前,哈密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哈密市和伊吾县。哈密地处祖国东大门,处于文化交汇地,历来都是多宗教、多民族共存的地区。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哈密人开放的处事态度、开明的为人之道和艺术上兼容并蓄,并化为我用的创造之路。这些都对哈密女性意识的觉醒铺平了道路。因而,哈密维吾尔族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享有更多的独立空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角色,获得社会广泛的尊重与认同。

二、传统服饰刺绣艺术对哈密维吾尔族女性的影响

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传统服饰刺绣充分显示了维吾尔族女性技术娴熟、技艺精湛的艺术魅力,是哈密维吾尔族别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也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独特艺术形式,它体现了维吾尔族妇女在服装配饰、颜色搭配、刺绣印染等方面的独到眼光和艺术天分,洋溢着浓厚的生命意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唐代时期,回鹘发展成为唐北部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回鹘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在与唐朝的密切交往中,回鹘的服饰文化一度被中原妇女所崇尚。回鹘衣装回鹘马,说的就是当时唐朝居民喜欢穿回鹘的衣服、骑回鹘的马,体现了少数民族对汉族文化的影响。胡舞流行后,成为人们主要娱乐方式。由于对胡舞的崇尚,民间妇女均以胡服、胡帽为美。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以伊斯兰文化为基础,吸收了多民族的传统图案和文化特色。它在刺绣工艺上吸收了汉民族的一些针法,图案受满族文化的影响,讲究寓意,已逐渐突破了伊斯兰文化的范围。哈密维吾尔族妇女很重视服饰的刺绣工艺,以其纷繁复杂的款式和精巧的刺绣而独具魅力。而勤劳的当地妇女一直把它当做服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加以发展和完善,使其成为维吾尔族普遍使用的独特的服饰装饰艺术形式。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艺术图案不仅在题材上丰富多彩,而且色彩上鲜明饱满,针法质朴,至今仍是手工刺绣。“哈密维吾尔族刺绣艺术主要体现在服装和配饰,如:花帽、枕顶、头饰、袍服、坎肩、长裙、套裤、靴子,等。在历史的发展沿袭中,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使哈密维吾尔族民间刺绣工艺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多种风格、特色各异的刺绣手法。从艺术角度看,无论在造型、色彩、工艺上还是在图案纹样上,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也体现了民族的、时代的特有的文化特征。”[3]由于和汉族聚居区邻近,哈密维吾尔族服饰不仅具有本民族特有的审美口味,而且又受到汉民族服饰的影响,在图案、花色上有了一些汉族服饰的元素,从而表现出与其他地区的维吾尔族服饰不尽相同,极具哈密服饰魅力。在表演伊吾木卡姆的时候,维吾尔族女性木卡姆其身穿这种有着汉族服饰元素的维吾尔族民族服装,为哈密木卡姆增色不少,成为哈密木卡姆的标志之一。哈密女性亦在这种服饰文化的影响下走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在哈密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三、伊吾木卡姆对哈密维吾尔族女性的影响

哈密伊吾木卡姆在维吾尔族木卡姆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域特征,是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维吾尔族聚居区惯常由男性木卡姆传承和传播的情态不同,哈密地区伊吾县有着一群女性木卡姆在传承和传播着属于她们自己的木卡姆。在哈密的伊吾县流行着另外一种木卡姆,即伊吾木卡姆,它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征。伊吾木卡姆不仅在曲调上不同于其他木卡姆,在演唱风格上也是独特的。与其他维吾尔族地区由男性木卡姆奇传承和表演的不同,哈密地区伊吾县有着一群女性木卡姆奇在传承和传播着属于她们自己世界的木卡姆。哈密伊吾木卡姆在演唱风格上是独特的,在全疆木卡姆表演中绝无仅有。表演时除一人拿哈密艾吉克琴外,全是妇女来演唱,主要在1—2名艾捷克手和7—8名女鼓手陪伴下共同演唱。[4]伊吾木卡姆的艺术形式产生于日常的生活和劳作中,因为哈密地处山区,女性和男性一样每天都要下地务农劳动。因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当地的婚礼以及节日气氛都需要女鼓手来活跃。在一次哈密的实地调研中,我们前往大家公认唱的最好的淖毛湖镇木卡姆奇家做客。一进家门,感受到维吾尔族一个共通点,无论南疆北疆东疆,待客之道是一样的,非常热情,非常注重礼仪,永远只想着一定要客人高兴,客人高兴,维吾尔族人就高兴,他们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吃的拿出来招待。一边吃着奶奶准备的美食,一边倾听她诉说心灵。女鼓手的地位和认知度也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族群中也有了更高的威望。目前,邀请女鼓手去婚礼表演的人们也越来越多,虽然名义上不收费,可人们为了请女鼓手去婚礼上表演,已出现许多的高价邀约。没有一定要男性或女性做家务,而是谁早下班谁就做,这样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儿。哈密木卡姆传承逐步由女性承担的现实,在岁月长河里唤醒了维吾尔女性意识的复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男女平等的观念。我们在与人们的交谈中,她们谈到哈密与喀什地区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女性的地位不同。不是说这里女性很强势,而是男女基本平等。而与个别维吾尔族男性聊天,他们也表示:在看到路上的南疆夫妻中,由女方抱着孩子的情景是他们无法理解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艺术因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及文化背景而大放异彩。东西文化长期在哈密这片热土上交流、沉积,使得这里的文化逐渐丰富、厚实。处在中原与西域文化艺术交汇地带的哈密维吾尔族女性也女性意识超前,在家庭分工、社会地位、生活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展现了她们与其他地区维吾尔族女性的不同之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艺术的殿堂中,她们独领,风头无人能及,在伊吾木卡姆传承中以女性特有的音色、嗓音及天赋的节奏感传递着美,展现了伊吾木卡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让人们领略到维吾尔族女性的魅人的女人风情。哈密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源自于哈密独特的生态环境,更多地受当地的文化艺术的影响。结语哈密维吾尔族女性依附于本土文化,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于世,不仅维吾尔族女性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可撼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哈密木卡姆班社中展现的风采引人瞩目,本文只是调查了其生活的环境和文化空间,还需要继续进一步去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期许让哈密女性木卡姆奇在她们自己的土地上,吸收自己的养分自然生长,为伊吾木卡姆的传承行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国防.明初的哈密及其王族——兼评《剑桥中国明代史》的相关部分[J].西域研究,1999,2(2):32-37.

[2]魏东.新疆哈密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人种学研究[M].吉林大学.2009.

[3]王萍,陈文福.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艺术探析[J].学园.2011,5(5):41-42.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篇6

[关键词]维吾尔族;木卡姆;舞蹈艺术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0-0011-03

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流传在新疆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聚居区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的总称,维吾尔木卡姆是集歌、舞、乐于一身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不同地区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等生存背景的差异,造成了木卡姆在题材、体裁、篇幅结构、乐律、乐调、音阶、旋律类型、伴奏乐器、表演场合、舞蹈表演形式、风格特点、实用功能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鲜明地体现了木卡姆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①2006年5月20日,“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刀朗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分别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总称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实际存在有“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四种类型,在每种木卡姆中都有必不可少的舞蹈部分。这些舞蹈成分源自于民间舞蹈,体现了维吾尔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维吾尔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维吾尔木卡姆整体研究逐渐深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艺术意义深远。

一、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简介

从地域看,木卡姆音乐现象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的 19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分布,与古代“绿洲丝绸之路”的轨迹大致相符。主要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群中流行,如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等国,我国的新疆只是其中流行地之一。② 迄今为止,社会科学界针对维吾尔木卡姆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通过维吾尔木卡姆的音乐特点方面进行阐述的论点占相对较大的比例。虽然,维吾尔木卡姆中音乐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但是,如果我们着眼于木卡姆艺术的产生发展的文化传统与背景,就会深深感觉到“维吾尔木卡姆不单单是局限于音乐的艺术现象,而可以算是一种汇集了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体裁为表现形式,囊括了这个民族历史文化、哲学、道德、民族生活、风俗习惯意识等内容体现了自身的社会教育价值的一个整体民俗现象”。③在流传于新疆各地的四种木卡姆中,舞蹈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④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流传于南部新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和北部新疆的伊犁地区。它由十二套大型套曲组成,其中的每一套又都包括“琼乃额曼”(系列叙咏歌曲、器乐曲、歌舞曲)、“达斯坦”(系列叙事歌曲、器乐曲)、“麦西热甫”(系列歌舞曲)三部分。除第一部分“琼乃额曼”中的叙咏歌曲、器乐曲和第二部分“达斯坦”中的叙事歌曲、器乐曲外,其中的歌舞音乐都可用来为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即“琼乃额曼”部分中的“朱拉”、“赛乃姆”、“琼赛勒克”、“太孜”段落和“麦西热甫”部分。“十二木卡姆”中主要的舞蹈节奏类型为“赛乃姆”、“朱拉”、“琼赛勒克”、“克奇科赛勒克”、“麦西热甫”乐曲等部分,其中“赛乃姆”、“朱拉”、“赛勒克”等名称都是作为典型的歌曲舞蹈组成部分流传到现在的。在此方面,乾隆《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乐伎附》中写道:“携诸乐器进,奏斯纳满、色勒喀斯、察罕、珠鲁诸乐曲,以为舞节。次起舞。司舞二人,舞盘二人,次呈杂技。”⑤推想其中的“珠鲁”、“斯纳满”、“色勒喀斯”,应是前述三者的不同记音。“十二木卡姆”舞蹈舞步稳重,体态高雅,舞姿和手腕动作变化多样,动作较为细致,深情优美,有着高贵、典雅的风格特征。

“刀郎木卡姆”主要流传在所谓的“刀郎地区”,即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两岸,以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巴楚县和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为中心。现在能搜集到九套。“刀郎木卡姆”的主要功能即是在刀郎麦西热甫上为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从体裁上来说,每一套“刀郎木卡姆”都是前缀有散板序唱的“且克提曼”、“赛乃姆”、“赛勒克”、“色利尔玛”等不同节拍、节奏的歌舞曲的组合。⑥刀郎舞节奏感强,动作开朗大方,粗犷矫健。手腕动作变化不大,舞者胸部舒展,腰部挺直,上身动作以肩臂部为主。脚步沉稳有力、膝部轻微颤动的风格特点贯穿于刀郎舞蹈动作的始终。而“滑冲步”在“赛勒克”部分中比较突出,生动地反映了刀郎人行走在沙土和沼泽地带的步态。因此,也可以说,正是由于刀郎人的生活地理环境,决定了刀郎舞脚步动作沉稳有力、具有“滑冲步”的特点。

“吐鲁番木卡姆”主要流传在东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吐鲁番市、鄯善县和托克逊县,目前能搜集到十一套。其中的每一套,除散板序曲之外的“巴希且克脱”、“亚郎且克脱”,“朱拉”、“赛乃姆”、“赛勒克”部分也均可供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在吐鲁番“潘吉尕木卡姆”中,“赛乃姆”和“赛勒克”之间还插有一大段诙谐、幽默的“纳孜尔库姆”舞蹈段落。⑦纳孜尔库姆舞蹈动作的特点是自由、活泼、乐观、诙谐,不论是即兴动作还是竞技性表演,都具有这些突出特色。表演中的步法,一般用“单步走”比较多,保持两膝微屈,上身松弛,走起来变换各种姿态,或模拟不同动物、人物形象,时而加上几下小动肩,显得极亲切、幽默。另有一些用夸张和风趣的手法,模拟搓线、和面、拉面等劳动生活动作;还有各种蹲跳、跳转等技巧动作,也非常轻快有趣。

“哈密木卡姆”主要流传在地处新疆东大门的哈密地区的哈密市和伊吾县,共有十二套十九个分支,每套《哈密木卡姆》,也均属前缀散板序唱的歌舞曲连缀。其舞蹈细腻朴实,动作十分稳重,脚步多为单双步,手形多为握袖型,手腕动作变化不大,基本在头顶上方左右交替摆动。双步接脚后跟快速跺地,动律中上身左右晃动是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二、维吾尔木卡姆中舞蹈的文化特征

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其发展历程中,维吾尔族人民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结合草原文化与绿洲文化两种生产生活方式,创造出了大量民间文学与古典文学方面的典范之作。从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来看,可以说维吾尔族是一个以歌曲舞蹈文化为自身文化主要表现形式的民族。

历史上,维吾尔民族把西域地区的绿洲作为自己的生存之所,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优势,在与自己周围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延续和承载着先祖们的音乐和歌舞。在萨满教、祆教、摩尼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的信仰过程中,在新的历史层面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歌曲舞蹈艺术。维吾尔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生活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各种文化因素体现在木卡姆舞蹈艺术中,呈现出风格各异的舞蹈文化特征。

众所周知,维吾尔民族的各种麦西热甫(聚会)都会以木卡姆作为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期间所表演的音乐、舞蹈、戏剧艺术传统都是作为群众性的活动。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任何时候都是维吾尔精神文化中最活跃、最精美、最令人痴迷的艺术体裁。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不去理解维吾尔民族的歌曲舞蹈艺术,而想去认知维吾尔民族的特性、民族性格、情感和民族心理是不现实的。从这一点来看,完全可以说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维吾尔族精神文化宝库最为关键的金钥匙。

(一)精神信仰的文化体现

维吾尔木卡姆中舞蹈的表现力来源于对原始宗教的信仰崇拜,麦西热甫部分中的的萨满舞就是典型的代表。萨满舞是维吾尔族人民在年节时集体欢跳的一种民间舞蹈,动作朴实有力,步履沉稳,神情专注,显示出一种古朴凝重的宗教舞蹈的遗风。在生产力低下的历史时期,古代维吾尔族曾信仰萨满教,人们在专职的司祭者――萨满的组织下,用歌、鼓、舞的形式,向自然界的多种神灵祈求狩猎和农业的丰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改变,逐渐从祭祀礼仪演变为劳动群众年节时的集体娱乐活动,后又发展成为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在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后,萨满舞蹈和音乐也被吸收在十二木卡姆的第三部分――麦西热甫中的开头部分。虽然跳萨满舞时吹奏唢呐、敲打铁鼓,但舞者的情绪和舞蹈的气氛肃穆庄严,舞姿雄健有力。舞者两人或几人一组,以一点为圆心,随着鼓点做围圈的舞动,口中加以重拍节的呼喊,全神投入直到精疲力竭。萨满舞集中体现了维吾尔先民原始崇拜的文化遗存。

(二)劳动生活的艺术再现

艺术来源于生活。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也是劳动生活的艺术再现,典型的代表即为“吐鲁番木卡姆”中的舞蹈“纳孜尔库姆”。纳孜尔库姆是维吾尔族男子竞技性对舞形式的民间舞蹈,多在婚礼、喜庆和麦西热甫中进行,流传于新疆吐鲁番、都善、鄯善、托克逊、哈密等地。 纳孜尔库姆有专门曲调,以演唱“吐鲁番木卡姆”开始,接以《再吐汗》、《都斯顿・艾米拉》等歌舞曲过渡,转入纳孜尔库姆的曲调后开始表演。纳孜尔库姆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人表演,舞者以滑稽可笑的动作,夸张地模拟日常劳动生活,塑造不同的形象。如拉面、跛子走路、鸭子走路等动作。第二部分为双人竞技,两名舞者做近似的动作互相模拟,如动肩相靠、蹲跳左右转等,节奏转快后,两人各自用绝招压倒对方,如跳起三拍手蹲落、跨转蹲等技巧。观众合着鼓点高呼,为舞者加油助兴,还专门在表演场地放置绢花或钱币,让舞者用高难技巧将它拾起,如向后下腰用嘴叼或以手拾起等。除纳孜尔库姆外,“十二木卡姆”与“刀郎木卡姆”中的盘子舞,“哈密木卡姆”中的鸡舞、骆驼舞等,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模拟与再现。这些舞蹈成分的加入无疑是维吾尔木卡姆与其他木卡姆艺术的区别之处,更是独特之处。

三、维吾尔木卡姆中舞蹈的功能作用

目前,对于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部分的研究尚待深入,但综合前人对木卡姆整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舞蹈在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一)凸显木卡姆艺术形式的完整性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在具有木卡姆文化的19个国家和地区中,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具有丰富的舞蹈形式,在有歌(包括叙咏歌、叙事歌)有乐(器乐独奏、重奏、齐奏)的同时,维吾尔木卡姆还有舞(群众性自娱舞,单、双人或集体表演舞)。因此,维吾尔木卡姆表演形式多样,可以由单人、双人或以小规模的组合表演其中的片段,也可以整套大型晚会表演。歌、舞、乐一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出其他国家和地区木卡姆不具备的完整性。

维吾尔木卡姆不是按照单一的旋律或者节奏进行创作的,而是基于生活在西域地区维吾尔先祖的各种需求而出现的歌曲歌谣和曲调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古代,虽然没有形成如此完整的木卡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整个木卡姆确确实实是在维吾尔先祖歌曲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古老的历史时期,维吾尔先祖们根据自己创造的音乐来跳舞,从而将活跃在各种仪式活动状态下的木卡姆艺术延续下来,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种传统在当今的木卡姆艺术中依然在传承和延续着。

(二)增加木卡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在艺术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舞蹈艺术进一步增加了木卡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木卡姆中的舞蹈以群众性自娱舞蹈为主,由于经过宫廷与民间的多次整合,主要有宫廷化和民间化两种风格。⑧随着音乐节拍、节奏的快慢缓急,舞蹈风格也随之改变。例如“十二木卡姆”每套中的“朱拉”、“赛乃姆”段落,采用4/4或2/4节拍,曲调优美,舞蹈动作端庄、稳健;“穷赛勒克”和第一、第二麦西热甫段落的音乐,采用5/8或7/8节奏,适宜粗犷、有力的萨满舞;第三、第四麦西热甫的音乐欢快、热烈,舞蹈也进人跳跃和旋转的高潮。“刀郎木卡姆”“色利尔玛”中的旋转比赛,“吐鲁番木卡姆”中“纳孜尔库姆”段落的模拟舞和竞技舞,“哈密木卡姆”中的动物模拟舞等,更具鲜明个性。这些多样化的舞蹈形式丰富了维吾尔木卡姆的艺术风格,也是其他木卡姆所不具备的。

(三)提高木卡姆演唱活动的集体欢腾

维吾尔木卡姆主要的表演和传播途径依然是维吾尔民族传统的最为主要的娱乐活动,即麦西热甫活动。这种活动无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只要了解和听说有麦西热甫都可以参加。进行木卡姆艺术表演是麦西热甫活动最为吸引人、最上乘的内容。为了把麦西热甫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来参加麦西热甫的大多数人员会以高超的舞蹈技艺表演“赛乃姆”、“赛勒克”、“朱拉”、麦西热甫部分,极大地提升活动气氛和在场人员的情绪。因为麦西热甫活动而情绪高涨的参与者为表现自己内心的愉悦和激荡的情感,会情不自禁地走进舞场进行各种舞蹈表演。

木卡姆艺术的表演人员看着人们按照自己演奏的音乐翩翩起舞而感到欣慰,也带动起了高昂的情绪,会更加努力地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舞蹈人员激情的舞蹈动作、观众的叫好欢笑,会给他们以极大的鼓舞。

(四)为木卡姆的传承营造群众性

人们以观众的身份参加木卡姆艺术表演的场所,在出现舞蹈曲目的时候会起身进入场地尽情舞蹈,另外一部分人会在一旁欣赏这些表演,并且从中获取、寻求欢愉,从而不停地鼓励其寻找各种机会来参加此类活动。因而,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性。这也使得维吾尔社会出现更多的木卡姆表演艺术家、舞蹈家和木卡姆忠实的参与者和听众,并且因此使得维吾尔木卡姆具备了极强传承性和群众性。此外,所有木卡姆的大多数部分要求有专门的舞蹈集体进行表演,因此迄今为止,这些木卡姆还没有出现过没有舞蹈者参与的现象。维吾尔族文化中的这种传统性,要求这些木卡姆表演必须要有舞蹈的表演,否则无法称其为木卡姆。

四、结语

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艺术是维吾尔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体现着维吾尔文化的显著特征,是维吾尔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通过木卡姆、麦西热甫舞蹈活动,维吾尔人增加了交流、增进了感情,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维吾尔民族文化也由此传承。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维吾尔族精神文化的宝库,充分认识和了解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深入理解维吾尔民族的舞蹈艺术,将是我们增进对维吾尔民族特性、民族性格、情感和民族心理认知的有效途径。

[注 释]

①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工作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书》,《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②田果:《对木卡姆体裁共性特征之探究》,《艺术研究》,2011年第1期。

③阿布都秀库尔・依明:《维吾尔木卡姆宝库》,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

④⑦{8}李季莲:《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中的舞蹈艺术》,《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篇7

随着新时期传播媒介的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学发生了巨变,内容与形式日趋丰富多样,维吾尔文学也不例外。如果对文化政治学、传播学与文艺学等跨学科扫描,不难发现新疆当代维吾尔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构成了内在联动,并发挥着文学在新型社会构建进程中所具有的文化推进功能,并且这种文化功能不容小觑。

民间文学传播的“守护”

新疆各民族民间文学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自治区开展了抢救、搜集、整理和出版少数民族古籍的工作。截至2008年,已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上百种,包括维吾尔族不朽名著《福乐智慧》的三种抄本影印本。一批优秀的维吾尔文化典籍如玉素甫?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回鹘文本《弥勒会见記》、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得到有效保护;一些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如《真理的入门》、《热比亚与赛丁》、《帕尔哈特与西琳》、《艾里甫与赛乃姆》、纳瓦依的《五卷书》以及阿不都热依木?纳扎尔的《爱情长诗集》等相继被整理并翻译成汉文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新疆卷)的编纂工作已经完成。[1]之后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交河古城的发掘、整理及抢救,无不体现了中央与自治区政府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关注。维吾尔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族民间文学作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央与自治区同样加以重视。从“文化大革命”前17年到改革开放时期,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学术社团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维吾尔民间文学进行调查、搜集、采录工作,整理、翻译、出版了大量的维吾尔民歌歌词、神话传说、民间笑话、民间故事、寓言、谚语等民间文学遗产,使维吾尔民间文学得以还原、重现并传播。最为典型的是维吾尔文版《维吾尔民间文学大典》的问世。该书凝聚了疆内外诸多学者、文学家、艺术家的心血,由民族出版社和新疆人民出版社历经八年联合推出,被民族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禹宾熙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最全面、最完整的一部巨著,也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化遗产收藏价值的图书”。[2]

传统文学传播的“增殖”

报纸副刊的优势传播。目前,新疆公开发行的报纸几乎都有副刊或专刊。随着纸业的发展,副刊的地位也由原先的“补白”逐渐提升,成为不可或缺的“四部件”之一。副刊“游走”于文学与新闻、文化与报业之间,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报业的发展,折射出文化的脉动,也折射出多民族文学的发展轨迹。

各民族文学力作在副刊“相聚”,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广泛的群众接受基础,比较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副刊的传播优势得以凸显。副刊直接为作家与读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有利于优秀文学作品的推介、文学新人的扶植和培养,有利于引导、规范新疆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众多学者、作家和作品的参与,同时也提升了副刊的品位,扩大了副刊的影响力。笔者曾对《新疆日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十年副刊进行梳理,发现维、汉等各民族优秀作家于此相继发表作品或评论,其中有维吾尔族作家铁依甫江?艾里耶夫、祖农?哈迪尔、康巴尔汗、阿不都克里木、阿依吐拉、克里睦?赫捷耶夫、热西丁?塔提利克等;汉族作家老舍、碧野、周叶萍、张复耕、王玉胡、雷霆、萧芜、关福恒、勒丁、伊萍、邓普等。最为典型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新边塞诗派”代表诗人周涛、杨牧、章德益相继在副刊上发表新边塞诗,之后不断有诗人投入到新边塞诗的创作中,加速了新边塞诗派的兴起与繁荣。从《新疆日报》副刊,可以透视到新疆维、汉、哈等多民族本土文学发展的“足迹”。

地方报纸《喀什日报》和《伊犁日报》在传播维吾尔文学方面同样功不可没。从近年来《喀什日报》的副刊来看,发表文学作品的少数民族作家中维吾尔族作家居多。涉及的体裁主要有散文、诗歌、小说等,间杂有书信、快板。主题涵盖爱国情怀、民族团结、旅途游記、军旅题材、大漠情结、家乡情愫等方面,作品贴近生活,展现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伊犁日报》副刊以“伊犁河”冠名。从近十年的副刊来看,除了转载国内知名作家佳作外,文学稿件多来自新疆本土原创作品,以伊犁州作家居多。“伊犁河”副刊对买买提明?吾守尔、穆门颇力、阿布都外力?克里木、阿拉提?阿斯木、阿依坦?热合木江、帕哈尔丁、艾贝保?热合曼、波拉提?苏里堂胡力等维吾尔作家作品进行了大力推介。这些维吾尔作家或描绘伊犁令人陶醉的旖旎风光,或讴歌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或咀嚼人生杂陈的“五味”,或捕捉心灵细腻的“游丝”,或涤除社会生活的浮尘,或鞭笞阴暗人性的丑陋。通过各报纸副刊这一优势传播,可以管窥到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维吾尔作家,关注本民族现实,批判本民族弊端,不断推出文学精品。

文学期刊的延展传播。文学期刊是文坛的一扇窗口。文学期刊的存在与否和质量高低,是考察当地文学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文学发展、壮大、繁荣的基础。没有文学期刊的催生与壮大,文学的发展与前进也就失去了坚实的依托和支撑。[3]2008年8月新疆作协主席阿扎提?苏里坦主持的“新疆文学期刊主编座谈会”强调指出:“地方性文学期刊承载着繁荣地方文化的职责和重任,要加强各民族文学期刊的交流和合作,包括加强少数民族刊物和内地大刊的信息交流。要重视各民族间的文学翻译工作,把少数民族作家推向全国文学大舞台。”新疆文学期刊任重道远,不仅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与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维吾尔文文学期刊主要有:《文学译丛》、《新疆艺术》、《新疆文化》、《世界文学选译》、《民族作家》、《塔里木》、《伊犁河》、《喀什葛尔》、《哈密文学》、《新玉文学》、《吐鲁番文学》、《博斯坦(绿洲)》、《塔里木花朵》、《天尔塔格》、《阿克苏文学》等十余种[4]。除此之外,还有用汉语创作的维吾尔作家在汉文版的文学期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如买买提明?吾守尔的新作时常见诸汉文版的《伊犁河》,还有在汉文版的文学期刊开设“民族文学”一类的专栏,对各少数民族优秀作品进行选登。文学期刊无疑已经成为维吾尔当代文学的有力推手,既向新疆读者翻译介绍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又向国内外读者翻译介绍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作家创作的各类题材作品,不断延展,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正是这些文学期刊为维吾尔文学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平台,一定程度上既促进了维吾尔文学创作理论的横向借鉴,又推动了维吾尔文学创作实践的纵深发展。

转贴于

文学图书出版的控制传播。少数民族出版是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目前实施了少数民族出版原创工程、民汉语双译工程,还启动了新疆文库。自治区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支持少数民族原创、500万元来奖励民汉互译。[5]这些工程的实施和政策的倾斜,为新疆出版业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出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维吾尔文学图书出版同样享受到这些政策的扶持。新中国成立以来,用维吾尔文出版的长篇小说超过100部,其中历史长篇小说为43部左右(截至2001年)。1979年以来,在各类杂志上发表的文学理论文章近2000篇,已出版的文学理论专著和评论集27部。[6]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维吾尔文学图书出版也顺应时代卷入市场洪流,开始在数量上控制与缩减,在质量上把关与提升。为维吾尔文学出版与传播作出贡献的当属各出版社,如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与维吾尔文学文化相关的具有影响力的图书有《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维吾尔古典文学大系》、《中国丝绸之路辞典》,整理翻译了维吾尔古籍《突厥语大辞典》、《福乐智慧》、《回鹘文弥勒会见記》、《乌古斯可汗的传说》等,近年来出版的《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四卷更是一部学术力著。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和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年联合出版了《新疆文学作品大系》,收录了新中国成立60年间各民族优秀文学作品。还有如作家出版社、远方出版社等兄弟省份出版社,对维吾尔文学作品进行了选编。在出版界的共同努力下,维吾尔作家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与肯定,维吾尔作家作品不断在各类文学评奖活动中摘得奖项,其中获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骏马奖”的维吾尔作家有十多人。本文并未将获得好评的维吾尔作家作品一一罗列,旨在说明维吾尔文学为社会所接纳、所肯定与新疆文学控制出版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篇8

【关键词】 传统文化;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观;对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大幅度的减员,企业用工人数的减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维吾尔族居多的新疆来说,维吾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吾尔族大学生是否就业已影响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截止至2014年,新疆维吾尔族人口为1127.19万,占新疆总人口的48.53%,[1]以塔里木大学本专科招生计划为例,2014年招收维吾尔族大学生622人,2015年招收维吾尔族大学生655人,2016年招收维吾尔族大学生738人,故而,在招生政策的倾斜下,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人数亦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就业观还需与市场接轨,改变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扩大就业择业范围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当前,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加强对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已显得至关重要,维吾尔族大学生科学、正确的就业观有利于稳边固疆、促进社会稳定,为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就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阐述如下:

一、传统文化影响下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新疆高校在招生入学时,充分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背景,通过降分、大学预科“民考民”及“双语班”等措施,实施两种标准保证其平等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但毕业后就业却进入同一个市场,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评价和录用。这种在招生和就业政策制定时对民族文化背景考虑的前后不一致,往往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总体处于劣势。[2]对于维吾尔族大学生来说,其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就业方面仍存在盲目和局限性,其中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维吾尔族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社会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所属民族群体的一分子,其心理活动、思维方式、言行举止、价值取向也潜在地被传统文化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2]

在大多数维吾尔族家庭中,其普遍存在着一种传统的观念,即希望家里的孩子能够找到政府、教师等体面有尊严的工作,其原因为:工作相对稳定、薪酬待遇相对较高、受人尊敬爱戴等。这种传统观念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显示,对于维吾尔族大学生来说,71%的学生都计划毕业找相关公务员或者国家公有性的工作。[3]受到家庭、民族文化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寻找工作时,往往把目光聚焦在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上,认为找工作就是找个终身的职业。由此可见,大多数维吾尔族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对就业仍存在片面的认识。

2、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一定的认识

目前,大学生职业就业择业的观念有以下几类:第一类:公务员、事业编制、教师等行列;第二类:三支一扶、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等行业;第三类:企业、创业、微商等行业;第四类:无就业规划,待定。对于第一类维吾尔族大学生来说,其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认为只有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或教师行列才能不枉上大学,这类学生目的明确,对今后的工作范围和去向有一定认知。对于第二类维吾尔族大学生来说,虽就业,但就业时间相对较短,面临二次就业或三次就业的可能。对于第三类维吾尔族大学生来说,虽有就业愿望,但只有少数的人经过了系统的创业知识理论学习,存在了盲目性和承担的风险较大。而对于第四类维吾尔族大学生来说,就业被动,无明确方向,毕业等于失业,未做好就业的准备。

二、树立维吾尔族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有效策略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如:语言、文化、家庭、地区等背景下,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树立正确就业观问题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就业主动性差,就业必须是事业单位,就业必须离家近、就业待遇必须可观等。为增强维吾尔族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下面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增加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就业率,旨在为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1、帮助维族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对于维吾尔族大学生来说,其应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并合理调整就业期望。

对于政府部门和学校来说,首先,生源地和学校应借助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维吾尔族大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其次,发挥资源优势,生源地和学校要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契机,发掘和发挥民族特色事业,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指导和帮助维吾尔族大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和实践计划;第三,对于未有想法没有目标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源地和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增强维吾尔族大学生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对于维吾尔族家庭来说,其对孩子的就业期望也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所改观,不能只将孩子的未来局限于稳定的职业中。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应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合适的职业,给予孩子一定的思想动力,教导孩子不能盲从的只去政府事业部门,否则就不就业的想法,要引导孩子先就业再择业,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为了培养维吾尔族大学生良好的就业观,高校需要对学生内部指导和外部环境引导,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对于高校来说,首先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规划意识。可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专业实习、推荐维吾尔族大学生到企业实践等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政府、企业、市场等,可通过及时传达就业政策、就业需求来引导维吾尔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从而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3、积极促进维吾尔族大学生全面发展

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为有效提高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维吾尔族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在实践中,专业技能精湛,业务能力和个人水平突出,各方面全面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树立维吾尔族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传统文化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维吾尔族大学生应继承和发扬先进文化,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15年新疆统计年鉴[EB/OL],2016-01-25.

[2] 江承凤,米红,王志刚.基于文化视角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开发研究,2015.2.134-137.

[3] 艾麦提江・台外库.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5.223-225.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篇9

【关键词】哈密维吾尔族  刺绣  工艺特点  价值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是一种美化服饰的传统手工艺,是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最主要、最普遍的装饰手法,以其纷繁复杂的款式和精巧的刺绣而独具魅力,是哈密维吾尔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多用于服饰的领口、袖口、胸前、下摆等部位装饰,纹样古朴、造型稚拙、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体现了一种原始、纯真、古朴、大方的民族特色。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用彩色丝线将独特、古朴、繁复美丽的图案刺绣在服装上,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用寓意手法来描绘原始图腾、宗教信仰、浪漫情怀、记述历史、再现民俗风情、寄寓精神向往等,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一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的特点

        维吾尔族很早就重视服饰的刺绣工艺,并一直把它当作服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加以发展和完善,使其成为维吾尔族普遍使用的独特的服饰装饰艺术形式。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主要是服装及配饰,如袍服、坎肩、长裙、套裤、靴帽等数十种。在历史的发展沿革中,各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使哈密维吾尔族民间刺绣工艺得到了极大发展且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特色各异的刺绣手法。从艺术角度讲,无论在造型、色彩、工艺,还是在图案纹样上,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也体现了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特征。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涉及刺绣工艺的部位有许多,列举如下:

        1.长袍刺绣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袍服,袍服式样比较宽大,多在领口和袖口以刺绣工艺装饰。首先是袍服镶边刺绣,大多长袍会设计镶边,袍服的衽、两侧开衩及底摆镶边,领口、袖口镶边等,而在镶边上面常常设计刺绣图案;其次是袍服衣身刺绣,刺绣运用于袍服衣身部位最为常见,有时在衣身的局部设计刺绣图案,有时在整个衣身大部分运用刺绣工艺装饰。

        2.短袄刺绣

        短袄是哈密维吾尔族女性所穿的上衣,男性不穿。其形制一般是衣长到人体的胯部,窄袖,面料多为红色缎料或紫色缎料,款式可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几种,有前后两侧开四衩和不开衩之分;袖口、前襟、下摆和底襟均饰以花边和刺绣,前襟多刺绣以云头如意图案。

        3.坎肩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无论男女都有穿坎肩的习惯。坎肩是立领无袖、琵琶襟紧身式的短上衣,可套在长袍或短袄外面起装饰保暖作用;种类款式有长坎肩、短坎肩;有开衩坎肩、无开衩坎肩等区分。而刺绣艺术在哈密维吾尔族坎肩上的运用可以是非常频繁的,哈密维吾尔族在设计制作各式坎肩时,一般会在坎肩的所有边缘部位均用到镶边工艺,在镶边部位常加以刺绣装饰。有些坎肩通身以刺绣图案装饰,使整件坎肩显得非常华丽。

        4.长裙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女裙形制复杂,款式丰富,无论在造型上、色彩或装饰上都颇具特色。长裙在两侧施裥而留正面无褶,前后有20厘米左右宽的平幅裙门,并在这一平面上织绣各种纹饰,裙门的下半部为主要的装饰区,上绣各种华丽的纹饰,以花鸟虫蝶最为流行,边加缘饰。两侧各打细褶,细褶上也绣有精细的花纹。

        5.套裤刺绣

        套裤也称为“膝裤”,哈密维吾尔族套裤是上宽下窄,裤管上部大多被裁制成尖角状,裤管底部紧裹于胫,为了方便穿脱,人们在裤脚处开衩,用带系结,并在裤口处刺绣。

        6.花帽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帽子也是刺绣工艺重点装饰的部位。花帽多为圆口、圆顶,顶较扁平;图案花纹多采用菊花、梅花、莲花、牡丹、芍药、佛手等刺绣。中青年男子的花色与妇女基本相同,只是花帽沿口,以黑色平绒镶边。

        7.绣花鞋刺绣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绣花鞋,绣花鞋形如船型,没有左脚和右脚之分,鞋底是由麻线或棉线纳出来的,叫“千层底”。鞋帮周围绣以花卉、动物的图案,鞋头往往是虎头造型。刺绣手法采用平绣、堆绣、锁绣,图案以夸张变形的图形纹样为主。

        8.靴袜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妇女的袜子,其形制为高靿,整个袜子以彩锦制成,多以绣花袜子为主,分棉袜和单袜两种,在靴袜的高靿、袜面,两边处绣制对称的牡丹、菊花、佛手、莲花或动物图案等。         二 刺绣题材及表现技法

        1.刺绣图案的题材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题材大多是以动物花草及表现吉祥寓意的图案,极少有描绘人物的。动物刺绣图案有龙、凤、仙鹤、孔雀、锦鸡、蝴蝶、喜鹊、蝙蝠、松鼠、螳螂、鱼等;植物花卉刺绣图案有牡丹、石榴、佛手、莲花、玉兰、水仙、葫芦、菊花、梅花、竹、忍冬、兰草、瓜果、葡萄、桃、灵芝等;天象纹刺绣图案有日、月、云、水、山;器物纹刺绣图案有八宝;文字刺绣图案有万、寿、福、喜;几何纹刺绣图案有直线、锯齿、万字、如意、回纹、龟背;人物纹刺绣图案有八仙。这些图案都富有鲜明的现代气息,并且造型夸张而生动。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是借助丰富的物象来反映喜庆、吉祥、人寿、年丰、友谊、爱情等美好的愿望,表达维吾尔族同胞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2.刺绣图案的表现技法

        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上刺绣技法丰富多样,大致有:平绣、打籽绣、锁绣、辫绣、盘金绣、堆绣、破线绣、钉线绣、缠绣、贴布绣等。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哈密维吾尔族刺绣针法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齐针法、参差针法、阶梯针法和散针法等较为常见。不同的技法与针法相结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构图风格,一件出色的绣品往往集若干技法、针法于一体,体现出哈密维吾尔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平绣”针法包括齐针、搀针、抢针、套针、施针、擞和针、接针、旋针等多种针法;起落针都在图案纹样的轮廓边缘,针角排列匀称,线迹平行,不重叠交错;以碎小、纤细的连续纹样为主。打籽绣针法又称“打子绣”、“环籽绣”,是点绣的一种,亦称“打籽”,刺绣时将绣线在针上绕成粒状小圈,然后在近线根处刺下,绣一针,形成一粒“籽”,常用于表现物象形态的质感和花卉的花蕊等装饰性较强的图案。盘金绣是将丝线或某种纤维盘组成图形,再用绣线将其钉固于面料上的针法。用金、银线盘组图形,再用绣线将其钉固于面料上,则称之为“盘金绣”或“盘金银”。

        根据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技法来分,其针脚形式大致分为绣、插、捆、点、挑、串等。大面积施以平绣,根据需要如要凸显色调层次的,则用插针将彩色深浅不同的丝线插进去,形成几种色彩的平面连接过渡;如要显出立体感的地方则使用捆针,使其形体在绣面上突出来;如绣面上需要显出立体感的细小部分,则使用点针和挑针。服饰上的刺绣,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几种针脚,或配合贴花、补花和花边来完成。

        三 刺绣图案的构成形式及配色方式

        1.刺绣图案的构成形式

        图案是一个民族最富有人文内涵的符号,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绚丽多姿与其丰富的纹饰是分不开的。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纹案古朴稚拙、构图饱满、新鲜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命气息。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图案带有强烈的写意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写实图案、变形图案和几何图案三类。写实图案造型逼真,体型明确,以描绘现实生活场景与民俗理念为主,为了增添构型的动态神韵,刺绣中往往大胆采用抽象的方法,增加图案的寓意和装饰意味;变形图案主要以对象的神态特征加以变形夸张,取得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几何纹则删繁就简地表现出深刻的含义。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构图与造型特征大部分源自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的原始意念,使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具备了其他绣种所不具有的古朴稚拙与灵动跳脱。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在构图布局上采用散点透视的平面构图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受一个固定视域和视点的局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幅图案中同时表现几个视域里的形象,打破正常次序感和时空造型观念,使刺绣图案的空间感从平面延伸到无限。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在不太宽阔的衣袖、衣领、衣肩,甚至衣背中储存众多信息和空间符号,造型简洁明快而内涵丰富,给人强烈的装饰美感。

        综观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图案造型,它不讲究透视关系和结构,甚至于不顾比例与虚实,不讲事理逻辑,全凭着想象与幻想,自由发挥大胆创意。图案以点、线、面方式将民族意识进行抽象、概括、变形,形成有规律的“回”形纹、“如意”纹、“十”字纹、“之”字纹等基本骨式,古朴多姿。其图案又因所绣材料大小与形状不同,分为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适合纹样。绣品则按布的经纬“挑针走线”,多曲线和折角,故刺绣作品中多出现折枝花鸟图案。哈密维吾尔族妇女刺绣不用打底稿,也不必描绘草图,她们全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幅幅丰满的刺绣作品。

        2.刺绣图案的配色方式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独特审美意蕴除了来自于它丰富的纹样和精湛的工艺外,更体现在色彩的大胆运用上,色彩可以被看作是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最鲜亮的符号。在用色上因性别、年龄、场合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色彩。在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中,色彩不单纯只是彩色而已,它已经被赋予深刻的文化含义;哈密维吾尔族女性尚红,因为红色代表青春、热情和生命,是吉祥如意和富贵的象征,故红色多用于未婚姑娘和儿童身上;蓝色庄重、沉稳,象征成熟美,多用于男士袍褂;而黑色深邃、凝重、神秘,多用作基本色和老年男装服饰。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在配色时多选用黑色或湖蓝色为底,纹色则以亮色点缀。这种设色方法能使色彩多而不杂、艳而不跳,色调和谐,层次感强,形成了哈密维吾尔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哈密维吾尔族服饰刺绣艺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哈密维吾尔族妇女精湛的技艺和哈密维吾尔族服饰的无穷魅力,是哈密维吾尔族生命文化在装饰艺术上的体现,洋溢着浓厚的生命意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那些充满浓厚文化内涵的哈密维吾尔族服饰刺绣艺术,依附于本土文化,也记载着维吾尔族的历史、信念、理想和审美情趣,表现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各个阶层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吸引着后人不断地去探知、去感受。

参考文献

[1]林锡旦.中国传统刺绣[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丁川、丁文涛著.生命意识——民间美术的永恒主题[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194~202

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篇10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民俗;语言;信仰

Xinjiang Uygur national minority folk culture

Hou Liling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everybody strange Xinjiang and the Uygur national minority survey through the author in Xinjiang many year lives, the clothing, marries vulgarly, the language, the belief, the funeral and the diet, the culture and so on, has unfolded a historical culture well-established nationality through the author in Xinjiang’s experience as well as the partial literature material to everybody.

【Key words】Xinjiang; Uygur national minority; Folk custom; Language; Belief

在新疆生活了 多年的我,对新疆维吾尔族人的 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作为一个教小学《新疆地方史》课程的教师我所了解的新疆,也许并不是像大多数内地人想象的那样。在这里,我将简单的向大家介绍新疆的部分情况。

1 维吾尔族概况“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 1 卷)和“凝结”的意思

“维吾尔”一名最早见于汉文史籍是在公元 4 世纪的《魏书•高 车传》,被译写为“韦纥”,是指高车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部落。公元 7 世 纪开始称作“回纥”(《新唐书》卷 217);788 年又改译为“回鹘”(《资治通鉴》卷 233),这个称呼一直 延续至宋及五代。元明时期一般译为“畏兀儿”。1934 年民国新疆省政府正式规定“维吾尔”为汉译民族名称。

2 维吾尔族习俗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

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 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 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 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 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3 维吾尔族节日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 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 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 1 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 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

4 维吾尔族歌舞音乐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您踏上天山南北辽阔的土地,您都会时时被那清晰的音乐节奏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

假若您正好遇上兄弟民族的节庆喜日,那节奏明快的阵阵 手鼓和清亮动听的唢呐声,更会把您引进群情织烈的歌舞盛会,以致使您情不自禁地随着音 乐的节奏面手舞足蹈,此时,您不能不发出肺腑的赞叹:歌舞之乡,名不虚传!新疆各少数 民族都有自已的舞蹈艺术,尤其是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就是人人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众多的 传统民间舞蹈中,流行最广的是“赛乃姆”,这种舞蹈有时一人独舞,有时二人对舞,也有 时三、五人同舞。工乐队伴奏下,群众拍手唱和,当节奏渐速,舞步渐急时,舞者、观者的 情绪更加炽烈,“加油”、“妙啊”喊声不绝于耳。各地的“赛乃姆”,风格有所不同,通 常冠以地名,有“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库车赛乃姆”、“哈密赛乃姆”等。 新疆各地的维吾尔群众中还盛行盘子舞、鸡舞等摩仿人的各种动作、形态、动物动作、雄鹰、 技巧等动作的舞蹈,深为人们喜欢。在维吾尔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中,有一种艺术形式深深 地渗入人民的生活里,这就是风格独特的麦西热甫,它是由歌舞、各种民间娱乐和风俗习惯 相结合的一种娱乐形式。在新疆景色绚丽的哈萨克草原上,常常会听到音响悦耳的冬不拉琴 伴奏着高亢悠扬的歌声,这些歌唱,感情质朴,内容充实,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塞外 草原色彩。弹唱这些歌曲是哈萨克族民间诗人――阿肯。在维吾尔歌舞乐曲中有驰名中外的 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民族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

5 维吾尔族婚姻 在新疆,民族婚姻问题主要是指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与不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之间的相互通婚问题

由于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而新疆也有大量的汉族生活在这 片广阔的疆域上。爱情是很奇妙的东西,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有时也会产生爱情,有的甚至 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些现象在当今新疆社会中已屡见不鲜。从优生学上讲,少数民族同胞与 汉族同胞之间的通婚,所繁育的后代,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从智力上来讲都是比较完美的。 但由于绝大多数汉族是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他们通婚之后会有很多现实问题。生活习惯的不 同,甚至思想根本都不一样。信仰伊斯兰教很强的民族人与信仰伊斯兰教程度很强的汉族人 通婚是完美的。当然也有信仰伊斯兰教很强的民族人与信仰伊斯兰教程度不强的汉族甚至不 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通婚。我想爱情是一种让人不能自已的东西,当它来临的时候,很多人 都不是清醒的,这时候,民族人将作一系列的努力,希望汉民能皈依伊斯兰,虔诚信仰。 结果常有两种,好则事成,坏则事败。在笔者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个民族小伙子(姑娘)爱上了一位汉族姑娘(小伙子),并且走上了红地毯。笔者就有一位回族女性好朋 友,其丈夫是汉族,诚然其夫皈依了伊斯兰教,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信仰和民族习惯,每天都 要做乃玛子(礼拜)。在他的内心是否真正的信仰,我们再所不问,至少他为了爱情, 做到了一年 365 天吃清真餐,做礼拜,去封斋,去过肉孜节,古而邦节什么的。其精神实属 难能可贵啊!笔者个人认为如果你没有把握让你的所爱的人纳入穆斯林行列,你就得悬崖勒 马,免得以后遗憾终生!

6 维吾尔族的建筑 维吾尔族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四世纪已经很发达

公元十一世纪,其建筑内容和建筑装饰的形式开始带有极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其后,维吾尔 族同胞更以辉煌的建筑成就展示了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和聪明才智。